联系我们

020-83028506
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(庐江书院旧址)

微信

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 / 详情

广彩瓷中的博古雅趣

发表时间:2023-09-20

来源:岭南金融博物馆

博古纹饰来源于宋代金石学著作《宣和博古图》,是我国明清瓷器装饰纹样,表现了古人们对于古物的收集与鉴赏。《宣和博古图》三十卷为宋代金石学家王黼(fǔ)所著,编入宋皇室宣和殿所藏商代至唐代古器物八百余件,后人即将此类绘制古器物的图画成为“博古”图,并广泛应用于瓷器纹样,取清雅高洁之寓意。

博古纹饰的流行始于明末。明朝万历、崇祯年间,博古纹饰最早出现在民窑青花瓷器上。明代博古纹饰多为花瓶、花架等日常用具图样,“博古”意味不凸显,绘画技法也不够精湛,与清代成熟的博古纹饰存在明显差别。

清代早期博古纹饰较前朝有所发展,博古器数量也大幅增加,不同朝代的纹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。顺治年间,博古纹饰随意无定型,图案形式虽受明末风格影响,但也出现了新的图像元素,例如青铜觚等具有古意的器物图案。这一时期的博古纹饰仍主要应用于民窑瓷器的烧造,多见青花博古器。康熙年间清王朝的发展进入全盛期,在国泰民安的同时“博古潮”兴起于文人墨客群体中。博古纹饰趋于成熟,博古器盛行,官窑、民窑、外销瓷均有博古器的出现。青铜器图像大量出现,且常伴有开光装饰,除此之外还有凌波仙子、金锭、如意等题材,取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。雍正时期,题材沿袭前朝仍以富贵吉祥为主流,制作工艺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,主要表现为粉彩博古器开始盛行,改变了前期以青花瓷为主的传统,且构图风格舒展,图像精细写实,注重对古器细节的绘制。乾隆时期以及嘉庆早期纹饰构图组合承袭前朝并有所创新,在绘制技法上更加追求高度写实。

嘉庆后期,清王朝由盛转衰。至道光年间,列强入侵,国门被迫打开,西学东渐程度加深,并体现于博古器的发展之中。清代末期博古器的整体发展进入衰落期,不仅数量减少,纹样也逐渐偏向世俗化转变,博古意味削弱。

 WPS图片(1)as.jpg

馆藏铜胎画珐琅人物故事纹四方倭角杯、碟

图为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博古器铜胎画珐琅人物故事纹四方倭角杯、碟。杯的四面与碟心皆彩绘青铜器图样,具有清代前期风格。画面采用组合器物构图形式,三足鼎、双耳觚等青铜器图像在画面内随意组合无中心主次。其中觚作为插具出现,插入珊瑚和蒲扇和蕉叶,象征富贵。除此之外,博古纹饰中也常见插入寓意吉祥的折枝花。

 

(文献参考:《清代瓷器博古图像研究》,作者:曲家辉)


责任编辑:岭南金融博物馆